舆情面前,不妨把事当事、把公众当正常人
评论君说
“书记专用厕所”到底是真是假,希望当地冷静一些对待,真诚一点回答。
作者 |与归
一张厕所门被上了锁,并贴有“通贤镇党委书记周林专用厕所”字样的照片火了。8月17日,四川资阳安岳县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回应,“初步判断,(前述)事情不属实。”对于具体内容和情况,相关科室正在调查,结果会公布。
可以理解当地对网络舆论的敏感,迅速回应也值得肯定。但直接抛出结论“不属实”在前、“正在调查”在后的操作,让不少网友疑惑,“怎么还没调查就先知道不属实了?”“既然不属实,还调查什么?”
面对“有图有真相”的网传信息,当地所说的“初步判断”,具体指的是什么?这个“不属实”,是指“书记专用厕所”不存在,还是指“书记专用厕所”存在,但不是领导或公职人员贴的?回应很模糊。这只能制造更多的疑问。
既然说“不属实”,就要同步公开“判断”的依据。不然,没有调查的否认,太轻飘,没有说服力。
舆论盯上这件事,是有依据的。2017年,江西上饶市余干县国土局新大楼里,12名领导的办公室门口被传设有单独洗手间和接待室。更早的2013年,中国社会科学院被曝“VIP厕所”。最终,两地都以“并非专用”回应,但都没有否认“专用厕所”的存在。此次“书记专用厕所”引发关注,自然触发了社会对特权思想的警惕和反感。当地回应时,要掂量舆论背后的人心所向。
近年来,公共部门和网友的互动频繁,其正面意义毋庸赘言。但很多时候,一些地方的公共部门,遇到事情先是下意识地否认撇清,在媒体或其他监督力量的介入后,又被“打脸”,最终不得不下更大力气解决问题。这增添了各方的运行成本,也损伤了政府机构的公信力。
公共部门不能忽视、无视舆论,但也不能将其视作洪水猛兽,而应以事实说话,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慎用信息发布的权威性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发展到今天,人们已经养成了“让事情先飞一会儿”的素养,宁可要稍晚点到来的真相,也不要一句早早抛出的轻率结论。如果调查确实证明“不属实”,甚至存在人为陷害相关官员的现象,依法依规处理,也能得到舆论支持。
“书记专用厕所”到底是真是假,希望当地冷静一些对待,真诚一点回答。如果说公共部门处理舆情有什么技巧,最大的技巧就是,把事当事,把公众当正常人,直面问题,有则改之无则加勉。
※ 编辑|甘琼芳
※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来源
【推荐阅读】
特斯拉“交付门”,善待消费者才是赢家前夫假释才8天又伤妻,别因家暴就苛责正当防卫
“一针70万”的救命药,除了进医保,还要做什么?
读懂《共产党宣言》刊行百年的世纪风采
斥7.1亿建豪华学校,别拿“不能穷教育”当借口
有深度、有态度、有温度的新闻评论,尽在↓